导入数据...
设为主页收藏本站
“西诺瓦”的中国妈妈——医生徐长珍的4次援非故事
时间:2023-11-10 08:05:42    来源:学习强国    编辑:王钰玮
    查看:71

“西诺瓦”的中国妈妈——医生徐长珍的4次援非故事

微信图片_20231031200958.jpg

今年是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。

1963年,中国政府应邀向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派出第一支援外医疗队,开启援外医疗的历史。1993年到2012年期间,黄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专家徐长珍,4次远赴阿尔及利亚,成为湖北省援外次数最多、时间最长的医务人员。在异国他乡近8年,她和队友们共治疗病人10万余人次,接生新生、难产胎儿4万多例。

1993年到2012年期间,黄冈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专家徐长珍,4次远赴阿尔及利亚,成为湖北省援外次数最多、时间最长的医务人员。在异国他乡近8年,她和队友们共治疗病人10万余人次,接生新生、难产胎儿4万多例。

在阿尔及利亚,中国医生接生的小孩,当地人多取名为“西诺瓦”,意为“中国人”,徐长珍则被亲切地喊为“西诺瓦”的“妈妈徐”。

“我喜欢这个称呼!这是中阿友谊最生动的见证。”今年8月31日,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《闪亮的名字——2023最美医生发布仪式》,徐长珍代表中国援外医疗队现场接受颁奖。

医院就是“东方白求恩”的阵地

徐长珍出生于医学之家,从白求恩医科大学毕业后,她就立志要做白求恩那样的医生。

1993年,黄冈市中心医院接到组建援阿医疗队的任务,41岁的徐长珍毫不犹豫地报了名,通过层层筛选,成为中国援外医疗队的一员。

长途跋涉,她初到阿尔及利亚马斯卡拉省蒂格尼夫医院时,正值当地战乱。

“砰砰砰……”一阵激烈的枪声响起,正在坐诊的徐长珍,还没来得及反应,就被医院助产士沙布利娅拉起,拖进一个安全房间,锁上门,叮嘱她不要出来。

一问,武装分子袭击了医院,看到窗外受伤的人群,徐长珍急得直敲门,用法语大喊“救人要紧”。沙布利娅见劝不住,用身体护着徐长珍,两人顶着流弹跑向手术室。抢救伤员过程中,手术室外站满荷枪实弹的政府军战士,围成人墙保护中国医生。

30年后,回忆起这一幕,徐长珍记忆犹新。“来的时候,就知道可能有危险。但医生是个特殊职业,有需要就得上,如同战士赴战场。”

见识到中国医疗队员临危不惧的风范、高超的医疗技术,当地人称徐长珍和队友们为“东方白求恩”。

1万多人名叫“西诺瓦”

救人如打仗,医院就是没有硝烟的战场

一天深夜,蒂格尼夫医院来了一位重度胎盘早剥、失血性休克的产妇。徐长珍迅速穿上手术衣,经过紧急抢救,产妇脱离危险,但新生儿却发生窒息,心跳微弱。

医院手术室条件十分艰苦,没有吸痰器等急救物品,来不及多想,徐长珍伏下身子,口对口吸出新生儿口中的羊水和分泌物,再一次次地做人工呼吸。渐渐地,孩子的小脸红润起来,开始有了呼吸,最后“哇”地一声哭了出来。

手术室一片欢腾,在场的中阿医护人员全部伸出大拇指。让徐长珍没想到的是,孩子的家人为这个小生命取名“西诺瓦”,以此感谢中国医生。

资料显示,阿尔及利亚有1万多人名叫“西诺瓦”。“芬芳美丽满枝丫,又香又白人人夸……”徐长珍说,一次走在阿尔及利亚大街上,一位妈妈拉着叫“西诺瓦”的孩子,跑到她面前,唱中国民歌《茉莉花》来表达感谢,发音不准却很动人,她至今难忘。

留下一支“不走的医疗队”

“如今在赛义达省,不仅有专业的妇科、产科医生,还有专门的妇科医院。”前不久,参加阿尔及利亚驻华大使馆主办的活动时,听到这个消息,徐长珍兴奋了好几天。

2010年,徐长珍第4次赴阿,主动要求到最偏远的赛义达省工作。问及原因,她说,由于多胎生育、孕前保健差,阿尔及利亚妇女妊娠并发症特别多,引发子宫破裂、各种失血性休克等,需要抢救和手术,但妇产科相对匮乏,缺少业务骨干,以边远地区为甚。

“此行最重要的任务,就是给当地人民留下一支永远也不走的医疗队。”徐长珍说。

践行这一理念,徐长珍帮助当地医院建立妇产科的临床诊疗流程和门诊,和阿方医务人员同门诊、同手术,传授宫颈肌瘤切除术、保宫治疗等临床技能,填补当地多项医疗技术空白。

受徐长珍影响,从法国留学归来的医学生穆萨,扎根做一名妇产科医生。“我跟中国医生学习了很多知识,希望跟他们一样,帮助病人消除痛苦。”他说。

至今,穆萨和徐长珍还保持联系,经常带来好消息:近亲不可结婚、产前保健……这些生育观念和知识,被越来越多的阿尔及利亚妇女认识和接受。

“有中国医疗队在,我们就多了一份安全感。”2012年,徐长珍和队友结束援阿任务回国时,曾经救治过的患者阿塞娜,紧紧抱住徐长珍。

“下一支中国医疗队一定和我们一样,你们放心。”徐长珍拉着她的手说。

这句朴实的话,得到了时间的印证。

60年来,中国累计向国外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,诊治患者2.9亿人次,以实际行动诠释“不畏艰苦、甘于奉献、救死扶伤、大爱无疆”的中国医疗队精神,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。

责任编辑:连明明

总平台审核编辑:刘思远